2017考研政治那些年的不平等条约 你必须知道

上传用户200: li&cong分享2617

201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模拟真题及答案八

 
 
  一、选择题:1~20小题,每小题2分,共40分。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,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。 
  1.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大型消费者的是(  ) 
  A.真菌 
  B.植物 
  C.肉食动物 
  D.细菌 
  2.有效积温法则的公式K=N(T—C)中,N为(  ) 
  A.平均温度 
  B.生物学零度 
  C.有效积温 
  D.发育天数 
  3.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,旱生植物通常(  ) 
  A.根系较发达,叶表面积较小 
  B.根系较发达,叶表面积较大 
  C.根系不发达,叶表面积较小 
  D.根系不发达,叶表面积较大 
  4.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低层次是(  ) 
  A.生物个体 
  B.生物种群 
  C.生物群落 
  D.生态系统 
  5.虫媒植物与其传粉昆虫之间的关系是(  ) 
  A.寄生 
  B.共生 
  C.捕食 
  D.竞争 
  6.我国中部山区,阴坡的环境特点是(  ) 
  A.温度较高,相对湿度较小 
  B.温度较高,相对湿度较大 
  C.温度较低,相对湿度较小 
  D.温度较低,相对湿度较大 
  7.阳性植物的特点是(  ) 
  A.在强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,光补偿点较高 
  B.在弱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,光补偿点较高 
  C.在强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,光补偿点较低 
  D.在弱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,光补偿点较低 
  8.寒温带针叶林土壤有机物积累比热带雨林高,主要原因是(  ) 
  A.没有分解者 
  B.分解作用强 
  C.分解作用弱 
  D.微生物代澍旺盛 
  9.下列能导致某一种群呈指数增长的条件之一是(  ) 
  A.多个种群共存 
  B.种群对环境适应性强 
  C.环境资源不受限制 
  D.环境资源是有限的 
  10.近年来,我国太湖大面积出现蓝藻,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,这一现象属于(  ) 
  A.种群平衡 
  B.种群爆发 
  C.生态入侵 
  D.季节消长

 11.首次提出“生态学”这一概念的科学家是(  ) 
  A.坦斯利 
  B.林德曼 
  C.达尔文 
  D.海克尔 
  12.起始于陆地裸岩的生物群落演替是(  ) 
  A.原生演替 
  B.次生演替 
  C.水生演替 
  D.逆行演替 
  13.决定植物群落地理分布的两个主要气候因子是(  ) 
  A.风力和雨量 
  B.风力和温度 
  C.温度和雨量 
  D.光照和温度 
  14.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(  ) 
  A.寒温带 
  B.暖温带 
  C.亚热带 
  D.热带 
  15.下列直接影响或参与生物新陈代谢的因子是(  ) 
  A.光照 
  B.坡向 
  C.海拔 
  D.坡度 
  16.下列属于典型捕食食物链的是(  ) 
  A.大豆一菟丝子 
  B.草一兔子一鹰 
  C.牛粪一蚯蚓一鸡 
  D.秸秆一蘑菇一人 
  17.物种在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单位和繁殖单位是(  ) 
  A.种类 
  B.个体 
  C.种群 
  D.群落 
  18.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传递,其浓度将(  ) 
  A.维持恒定 
  B.产生波动 
  C.逐级降低 
  D.逐级升高 
  19.如果一个种群的年龄锥体为金字塔形,则该种群的发展趋势呈(  ) 
  A.稳定型 
  B.增长型 
  C.衰退型 
  D.下降型 
  20.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,“减排”成为近年来全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。下列属于“减排”对象的是(  ) 
  A.氧气 
  B.氢气 
  C.氮气 
  D.二氧化碳

三、判断题:41~50小题,每小题2分,共20分。 
  21.在生态学研究中,使用最早、最普遍、最基本的方法是___________。 
  22.在同一气候区,群落演替到最后阶段只会形成一个气候顶极。这是___________顶极学说的观点。 
  23.根据阿伦定律,通常生活在寒冷地带的哺育动物,其四肢、尾和耳朵有趋于缩短的现象,这是对___________因子的适应。 
  24.根据对水分的适应,陆生植物可分为湿生植物、___________植物和旱生植物。 
  25.光照不足导致植物光合作用下降时,增加C02浓度可在一定范围内减轻光合作用的下降程度,这种现象即为生态因子之间的___________。 
  26.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通常包括乔木层、___________、草本层和地被层四个层次。 
  27.单位面积或空问内同种个体的数量称为种群___________。 
  28.与r对策生物相比,K对策生物的出生率___________。 
  29.内禀增长率是种群在最适条件下表现出来的___________增长率。 
  30.根据降水量的不同,我国从东南到西北可以划分为三个等雨量区,植被类型也相应分为三个区,即森林区、___________和荒漠区。 
  31.在群落调查中,某物种出现的样方数占调查总样方数的百分比,即为该物种在该群落中的___________。 
  32.一种植物通过分泌次生代谢物,对其他植物或微生物产生影响的现象叫___________。 
  33.不同地带性森林群落的特征各异,___________群落具有物种非常丰富、生态位特化、季相不明显等重要特征。 
  34.绿色植物处在生态系统食物链中的第___________营养级。 
  35.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分为气相型、沉积型和水循环三种类型。碳循环属于___________型。 
  36.林德曼通过对水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研究,提出了著名的___________定律,又叫林德曼定律。 
  37.黑白瓶法通过测定水体中的___________浓度来测定水体的初级生产力。 
  38.初级生产者中的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来自___________。 
  39.最后产量恒值法则描述了植物的产量与___________的关系。 
  40.排放到大气中的S02的增加,加剧空气污染,也是导致___________产生的重要原因。

三、判断题:41~50小题。每小题2分,共20分。 
  41.生物的地理分布与其生态幅无关。(  ) 
  42.植物群落所处的环境温暖湿润,群落中的高位芽植物所占比例就较高。(  ) 
  43.春化现象反映的是植物开花与日照长度的关系。(  ) 
  44.竞争会使群落中物种占有的实际生态位变窄。(  ) 
  45.在自然生态系统中,食物链的营养级数目是无限的。(  ) 
  46.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物质生产总称为次级生产。(  ) 
  47.种群的三种内分布型中最常见的是均匀型分布。(  ) 
  48.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递减的。(  ) 
  49.海拔升高与纬度增加对生物栖息地温度的影响通常是相似的。(  ) 
  50.可持续发展模式既满足当代人需要,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。(  ) 
  四、简答题:51~53小题。每小题10分,共30分。 
  51.什么是植物的温周期现象?简述昼夜变温与植物干物质积累的关系。 
  52.什么是种间竞争?简述种间竞争的特点和类型。 
  53.生物群落有哪些基本特征? 
  五、论述题:54小题。20分。 
  54.论述磷循环的过程、主要特点及其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。

 

>>关注求学快递网成考专题,了解2015年成人高考报名时间和最新  2015年成考生态学基础成考模拟试题及答案,让你轻松考完成考!

 

参考答案 
  一、1.C2.D3.A4.A5.B6.D7.A8.C9.C10.B11.D12.A13.C14.B15.A16.B17.C18.D19.B20.D 
  二、21.野外调查22.单元23.温度24.中生25.补偿作用26.灌木层27.密度28.低29.最大30.草原区31.频度32.他感作用(或化感作用)33.热带雨林34.一35.气相36.十分之一37.0238.太阳(或太阳辐射)39.密度40.酸雨 
  三、41.×42.√43.×44.√45.×46.√47.×48.√49.√50.√ 
  四、答案要点: 
  51. 
  (1)植物的温周期现象:植物对昼夜温度变化规律的反应。 
  (2)昼夜变温与植物干物质积累的关系: 
  ①白天温度高,光合作用强,有机物质合成多; 
  ②夜间温度低,呼吸作用弱,有机物质消耗少,从而利于干物质的积累 
  52. 
  (1)种间竞争:两个或多个物种利用相同的有限资源时,为了争夺资源而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抑制对方的现象。 
  (2)特点:①竞争结果的不对称性;②对一种资源的竞争能影响对另一种资源的竞争结果。(3)类型:①资源利用性竞争;②相互干涉性竞争。 
  53.(1)由不同物种组成,物种间相互影响; 
  (2)有一定的外貌和结构; 
  (3)有形成群落环境的功能; 
  (4)有动态特征; 
  (5)有一定的分布范围。 
  五、答案要点: 
  54.(1)过程: 
  ①磷循环起源于岩石风化,终止于水中的沉积; 
  ②贮存于岩石中的磷通过人工开采和自然风化后,被植物吸收,沿着食物链传递,进行生物小循环;其中部分生物排泄物及残体所携带的磷离开生物小循环,进入环境; 
  ③同时,环境中的磷也通过地表径流携带,进入江河、海洋,进行地质大循环。 
  (2)主要特点: 
  磷的主要贮存库是岩石圈;循环速度慢、时间长;是典型的沉积型循环。 
  (3)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: 
  ①当磷被大量开采和使用时,贮存于岩石圈中的磷被大量释放出来,进入土壤和水体,导致磷在水体和土壤中的过多积累; 
  ②同时,由于农业生产中大量施用磷肥,而植物对土壤中的磷利用率低,停留在土壤中的磷一部分随地表径流等进入水体,导致水体中磷的富集; 
  ③水体中过量的磷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贡献者,导致赤潮发生和蓝藻大爆发等。

 

 

求学快递网成考专题的小编根据网民的搜索喜爱,将第一时间公布  2015年成考生态学基础成考模拟试题及答案 2015年成考生态学基础复习资料,供广大求学爱好者学习使用,欢迎继续关注求学快递网成考专题,并给我们提供宝贵的意见!

 

预约报名

真实姓名: *
报读人数:  人 *
手机号码: *
QQ或MSN:
所在地区: *
学员留言:
* 温馨提示:如果24小时内没有与您回复请直接电话联系学校,以免耽误您的报名!

相关推荐